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,则有病苦。怨憎会遇,有怨憎会。亲爱别离,有爱别离。所求不得,有求不得无常,有一切无常五。是故人生无时无事而非其,是为人生忧逼迫。垢秽不净故,忧逼迫故,是谓生杂染。  业杂染者...增长生有,有生已于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,生已衰变为老,终没为死,于老死时生诸热恼,因热恼故忧愁悲叹众皆集。此因缘故集,无有集者,任运而灭,亦无灭者。菩萨如是随顺观察缘起之相。……(以上有支相续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学(1)

    超越生死的一种境界。道谛是说为了实行佛教的最高理想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。在四谛中,谛是基础。佛教把的现象归纳成八种,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。其中生老病死是说人生命的自然现象和规律。怨憎会苦难指和不可爱的人或物会合的痛苦,爱别离是指和可爱的人和物离开的痛苦,求不得是说想得到而得不到的欲望的痛苦,五是指由构成人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积蕴而产生的种种痛苦,即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865227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1)

    至矣尽矣,靡以加也,佛则不然,彼谓三界无安有如火宅。地狱饿鬼傍生无论矣认;入则八挛煎,生病茸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一切,无常五,谁则远离。六欲诸天五衰相现,其乐极者其益增。色无色...为究竟。然而一切众生生死相续,云何得令无生无死耶?佛言,老死名缘于生,生缘于业,业缘于惑。惑也者无明爱是也。、生;死之由业:所感,业良惑生。:则苟无惑,业自不起小不造彼彼业何从而得彼彼耶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565411.html
  • 慧能开东山法门

    无我’的法上,为‘我’所有叫惑,惑使人烦恼,烦恼就是贪欲、憎恨、痴、傲慢、犹疑、断见。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,业指行为(身业)、言语(口业)和思想 (意业)的活动。烦恼和业引出未来。以人生而论,有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五。世间无量,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,是有因缘的。就是因惑(烦恼)而造业(行为、言语、思想)。因业而有生死。‘涅槃寂静,有漏皆’。漏就是烦恼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465456.html
  •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

    根源于“五”,要摆脱这种种痛苦,就要历劫苦修,作为最高境界的“涅檠”则是“灰身灭智,捐形绝虑”,亦即死亡之代称;到了大乘佛教,这种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。由于受到婆罗门教大梵本体、梵我一如思维模式的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667835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故足悲。众生有何苦?曰:生,老,病苦,死,怨憎会,爱别离,求不得,一切无常五;广而言之有百一十, (见瑜伽) 约而言之曰苦苦、坏、行;佛视众生无处无时而非者,是故兴悲。兴悲...漏皆?曰:诸有为法又别二种:一者有漏,二者无漏。漏者流转义,烦恼杂染是为漏因,业果异熟是为漏果,因则相执著缠缚结使自恼恼他,果则生老病死愁叹忧悲无安无乐无不皆;善等心心所法虽非烦恼,然有无明俱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”的代名词,所谓“五”。所以“世界”虽是我们的“身心世界”,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解脱的人,这个身心世界,在佛陀看来,就是“”的代名词,所以他就在这个身心世界,定义的生起、的灭、灭的方法。...方面是“依靠”的“依”,另一个就是作为佛教专业术语的意思,就是我们生存的、轮回转生的那个“基体”、“基础”。所以,看起来,北传《杂阿含》的“有余”,似乎的就是“有余依”的意思,有一个轮回的基础;《别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“吓唬”和“勾引”不是真正的佛

    文化受惠于佛教,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”。我有一个困惑,佛教基本理论观点是人生既,而且是有八,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。好多人也因此认为佛教是消极的,逃避的,或者...但是什么叫做健康?我说当你忘记了你的脚和手包括你的身体、头脑都忘记的时候就是健康。所以说呢什么叫幸福?什么时候忘我,忘记了我,就是幸福!因为自我的存在是的根源。 为什么我们人笑的时候开心呢,因为你笑的...

    西藏秦麦洛桑活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291555.html